#
  现在时间是:  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科研 > 教科研动态
轨道学院副院长吴晶博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心得体会
 
【字体: 】【日期:2010/1/7】【作者/来源:作者:ankje 】【阅读: 次】【关 闭
 
 

200982810,我被学院派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关于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学习。在一周的学习时间中,我们一行24人通过课堂学习、参观、交流等方式,学习了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组织过程和管理方法,感觉收获非常大。

南洋理工学院成立时间不长,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拥有学生15000多人,教学设施完善、师资队伍实力较强、教学管理水平和学生培养水平优秀。在学习期间,接触了很多全新的概念,如“教学工厂”、“无界化校园理念”、“经验积累与分享的理念”,参观了南洋理工学院设施先进的实验室,但我感受最深的,是南洋理工学院的以下几点理念和管理方法

一、职业无“货架寿命”

南洋理工学院提倡“职业保鲜期”的概念,倡导活到老、学到老。为了能够吸引企业的一流技术人才,他们在学校创造了完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教师能够在校内和企业真正“零距离”接触,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师本身要求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从企业招聘的教师有很强的技术背景。这些教师在学院里面承接了大量实际的应用类项目,使得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始终处在“保鲜期”内,处在和企业实际应用技术同步发展进步的水平。

回头想自己的身边,近年来从企业招聘了相当数量的有工作经验的硕士博士,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当年在公司企业打拼得虎虎生风的硕士博士,现在大多已经在专业技术上停止发展了,大部分以上课为主,少部分有发展的也是在教研教改教学管理领域,我本人也是如此,刚从企业进校的时候,还总有公司企业来联系、探讨一些技术问题,合作一些项目,几年过后就慢慢失去联系了。这样下去,和南洋理工学院相比,我认为有以下不利影响:

1、造成巨大浪费:学院引进有经验的硕士博士,提高了办学成本和人员经费开支。但有经验的硕士博士局限在校内,技术没有和社会企业同步前进,直接的影响是大家在课堂上列举的项目、案例、传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都还是自己几年前在公司工作时候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过时了。这样,优秀人才的保鲜期太短,发挥的效益大打折扣。

2、阻碍了学院进一步引进优秀人才: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尤其是一流的技术人才,通过对学院的了解,发现假如自己进入学院从事教师工作,自己的技术水平会止步,难以回到社会上一展身手,会限制今后的发展,今后只有做教师一条路了,这样必然会阻止一部分优秀的技术人才从事教师工作。

3、阻碍了学院的企业的联系:在我工作中接触的企业里,除了和学院渊源较久的交通企业外,大多数的机电类企业和学院联系,很大程度上是想利用学院的人力资源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作为学院也只有能够为企业排忧解难,才能实现校企双赢,长久合作。但当部分企业和学院接触后,发现学院虽然有大批的硕士博士,但水平不过尔尔,很多硕士博士应用领域专业技术水平还不如企业的工程师,于是与学院的联系变得松散,或者只是限于形式,难以做到深入下去。近年来我接触的和部分企业的合作,虽然名以上是工学结合,实际上只是非常表面、非常肤浅的合作,禁不起考验的。

为此,我想从自身做起,作为在企业工作过、并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研究生,现在的技术水平落后了,确实值得反思,自己主观上没有意识去和企业多联系、去企业真正顶岗实习,这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当务之急是应进一步开阔视野,和企业密切联系,同时转换观念,把自己既当做是教师,更当做是企业的工程师,以企业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高度的敬业精神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师,薪酬制度与我国传统的制度类似,但大部分教师能够兢兢业业完成工作,非常令人敬服,除了较重的授课任务外,还要参与专业建设、企业合作和项目开发,工作量非常大。我们在学习期间,接触的老师,都是服装整齐,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非常高涨。

我在学院担任了几年的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在这几年先后经历了示范性专业、示范性院校等的建设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等,在工作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部分教师处处向钱看。而以上所述的示范性专业、示范性院校、精品课程等建设工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经济收益不明显,推动难度巨大,简而言之,部分教师是有钱的事情就抢着干,没钱的事情就躲着远。例如部分教师组织技能竞赛、带队实习等,首先就是想到能折算多少课时。这样处处向钱看的风气,极大削弱了教师的敬业精神,伤害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方面我想从学校到二级学院、系,都应大力加强教师的敬业精神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果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都要依靠物质奖励的话,那对学院的长远发展一定是有极大阻碍。应努力像南洋理工学院良好的教师风范学习,形成良好的人人向上、积极进取的风气,形成和谐、上进的工作氛围。

三、“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

它包括理念的分享,技术的分享和成果的分享。科技成果与经验分享是学院将开发的先进项目和先进课题设计成果加以保留,存放于公共数据库,便于师生借鉴、学习,共同分享。每个人的科技成果与经验都是学院的公共资源,分享每一个人的经验,扩充了学院的资源。

我回想自己来校工作的五年多时间里,从一名企业工程师、博士研究生成为一名教师,利用了学院的许多资源,得到了很多同事、领导的帮助。但这些帮助,不是系统的,大多是通过零散的安排和组织的,有幸找到一个好的同事、好老师,传授给自己的经验受益无穷,但有时候也碰到一些负面的东西,走了一些弯路。现在想想学院有那么多的优秀教师、那么多的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真是一个无尽的宝库。但现在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每个人只能学到有限的部分,例如学院有部分教师建设了国家级、省级、教指委级的精品课程,而他们的精品课程网站,仅仅只是他们的成果的最终表现。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经验,是在他们的精品课程网站上无法描述的。作为学习者,现在只能通过学习他们的网站,或听学院组织的讲座,或通过私下关系找这些优秀教师请教。我想如果能够建立一个类似南洋理工学院的能够实现“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的平台,让学院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作用,使学院的各项优秀成果的辐射由点到面,必将使学院的建设更上新的台阶。

短暂的学习期间,除了以上的几点感受,对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外出学习,极大开阔了视野,我一定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应用,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轨道学院院长王劲松教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轨道学院黎新华博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轨道学院
联系我们:020-87024621(院办) 37236028(招生) 87025935(就业) 37286342(网络)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789号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